2025. 02. 21

刷牙的正確方式牙刷篇

 

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,牙周病在台灣的盛行率高達9成,等於每10人就有9人有牙周病。 您曾注意過您的刷牙方式是否正確嗎?錯誤的口腔清潔方式使牙齒上的牙菌斑堆積,隨時間形成牙結石,將可能造成牙周病的發生。

 

正確刷牙的「完整教學指南」

正確的刷牙方式,不僅能保持口腔清潔,還能預防蛀牙與牙周病。在這份教學指南中,我們將介紹刷牙的基本步驟,幫助您達到最佳的口腔清潔效果。以下是正確刷牙的重要注意事項:

 

一、選擇適合的牙刷與牙膏

  1. 牙刷:選擇刷頭大小適中、刷毛柔軟的牙刷,能更有效清潔牙齒表面與牙齦邊緣,且不會傷害牙齦。
  2. 牙膏:使用「含氟牙膏」能有效防止蛀牙,但要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,例如抗敏感牙膏或美白牙膏。

 

二、「牙刷」的使用方法


1. 持牙刷的手勢:刷牙時錯誤的姿勢與施力太重都可能造成牙齒耗損或牙齦萎縮,建議在刷牙時能參考以下兩種方式握牙刷:

  • 掌握式:以大拇指比讚的方式來抓握牙刷 。
  • 筆握式:像拿筆一樣,以三根手指頭拿著牙刷來刷牙,適合容易刷牙施力過重的人。

 

拿牙刷的方式

 

  1. 刷牙時間:刷牙時間建議每次至少2分鐘,確保牙齒表面和牙縫都能被徹底清潔。
  2. 使用步驟:刷牙時將牙齒分為頰側(牙齒外側)、咬合面、舌側(牙齒內側),並且每個面都需要清潔到。

 

刷牙的位置

  • Step1:牙刷放在頰側(牙齒外側),刷毛與齒面呈45度,涵蓋一點點牙齦。
  • Step2:每次兩顆牙左右來回的刷,每組至少十次。
  • Step3:咬合面將刷毛成垂直,左右來回刷,每組至少十次。
  • Step4:前牙內側(例如門牙後側),可將牙刷打直,每次單顆上下刷,可減少清潔死角。

 

刷牙怎麼刷

 

  1. 適用對象:
  • 所有年齡層。
  • 12歲以下的孩童由於手部還在發育,建議最後都需要由家長進行最終檢查。

 

  1. 使用時機:
  • 除了早上及睡前外,每次餐後都要刷牙。

 

  1. 常見誤解:
    誤解1】刷牙時用力越大,牙齒就會刷得越乾淨?
  • 事實:過大的刷牙力道會損傷牙齦和牙釉質,導致牙齦萎縮或牙齒敏感。只要將刷毛刷在正確的位置(如牙齦邊緣和牙齒表面),即使力道輕柔,也能有效清除牙菌斑。

 

誤解2】使用電動牙刷一定比手動牙刷清潔得更徹底?

  • 事實:清潔效果取決於正確的使用方法,而非牙刷的類型。正確的刷牙技術才是保持口腔清潔的關鍵。
  • 例外:如果有手部靈活性問題(如關節炎患者),電動牙刷可能是更好的選擇,因為它能提供穩定且高效的清潔動作。

 

刷牙常見的錯誤觀念

 

  1. 搭配其他輔助清潔用具:
  • 可搭配牙線、牙間刷清潔牙縫 (補充刷牙無法清潔的區域)。

 

三、注意刷牙的頻率與力度

  1. 每次餐後都要刷牙:
  • 因為食物會產生酸性物質,使牙齒琺瑯質暫時軟化,且這些酸性物質會降低口腔PH值,進而對牙齒的琺瑯質造成侵蝕。
  • 建議餐後等待15~30分鐘,先用大量清水漱口後再刷牙。

 

  1. 刷牙力道:
  • 避免用力過猛,以免傷害牙齦或磨損牙釉質。
  • 正確的刷牙力道既能清潔牙齒,但又不會使牙齦感到不適或疼痛。

 

  1. 檢查刷牙的效果:刷牙後牙齒應該感覺乾淨、光滑必要時也可以用牙菌斑顯示劑輔助檢查刷牙的效果。

 

刷牙注意事項

 

四、牙刷的更換時間

為了保持口腔清潔效果和牙齒健康,牙刷根據以下建議定期更換:

  • 每3個月更換一次:大多數牙刷的刷毛在3個月內會開始磨損,清潔效果下降。即使刷毛看起來未明顯彎曲或損壞,隱藏的細菌也可能累積。
  • 刷毛磨損時:如果刷毛變形、彎曲或變得毛躁,應立即更換,無論使用時間長短。


五、如何保養牙刷

  • 每次使用後徹底清洗:用清水沖洗牙刷,確保沒有牙膏或食物殘渣殘留。
  • 保持乾燥:牙刷放置在通風乾燥的地方,避免潮濕環境滋生細菌。
  • 避免共用牙刷:牙刷是個人用品,共用會增加細菌和病毒傳播的風險。

 

除了日常清潔,每半年到一年應定期看牙醫檢查牙齒,進行專業的清潔與治療,確保口腔健康。透過以上的正確刷牙方式,能夠有效保護牙齒與牙齦,為您帶來健康的笑容!如有任何問題或需要進一步的暸解,歡迎諮詢「樂的醫療體系」專業牙醫團隊唷!

 

Share
More
更多文章